1975年春天,周总理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总理积劳成疾,病情不断恶化。尽管此时的毛主席也已病魔缠身,但他对总理的病还是一直挂念着,几次派人去医院看望,又多次向秘书打听总理的治疗情况。
两位伟人同时处于这么严重的病况之中,他们的病榻虽相距不远,然而却被一堵红墙和西安门大街的柏油马路无情地隔开了。一个在北海西岸305医院内,一个在中南海西岸的游泳池旁,他们情有所往,不忍相见,无力相见,也永远不能相见了。
总理与世长辞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敬爱的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这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内,总理的病情报告便不断送到主席这里来。毛主席看着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报告,显得异常焦急和不安。
中央办公厅的张耀祠得知总理逝世的噩耗,马上来到毛主席卧室外面的大厅,告诉了值班护士小于。小于急忙拿起平时常用的一支铅笔,一支本来很轻而此时却变得沉重的铅笔,用歪歪斜斜的笔迹,在一张常用来通报事情的白纸上写下了这一沉痛的消息,然后把它放在了毛主席的大厅里的条桌上。
主席的贴身护士孟锦云此时正在他的身旁值班。毛主席躺在床上翻看一本《鲁迅全集》。小孟听到外面大厅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按照往常的经验,她知道这是有人来送条子或送东西来了,便悄悄地走了出去。
她看到大厅里长条桌子上有一纸条,心里有些紧张,预感到会有不幸的消息传来,立即拿起那张32开的白纸,一行字清晰地出现在她眼前。霎时,巨大的悲痛使她失去知觉般一动不动地站着,泪水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流淌。
小孟把纸叠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她擦了擦泪水,依然回到了毛主席的卧室。主席仍旧在那里看书,他根本没有留意到小孟的存在。
小孟强忍悲痛,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因为要把这一噩耗报告给主席,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小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深知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有时给他读一条灾区消息,他都会泪如泉涌。而且他和总理的感情特别深。此时,总理去世的消息必定会给主席带来沉重的打击,而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承受太大的打击了。所以,小孟必须谨慎从事。
主席得知噩耗
吃过午饭后,毛主席休息了近2个小时。下午3点多钟,中央政治局派人送来了周总理逝世的“讣告”大样。小孟收下来,看主席这时的精神还算不错,便决定把总理逝世的消息告诉毛主席。
按照惯例,这时小孟要给毛主席读报、读文件。她先读了些别的内容,然后稍稍停顿了一会儿,拿起那张“讣告”清样,用十分低沉的语调缓慢地念道:“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
毛主席眉头紧锁,无限悲痛地闭上了眼睛,任泪水不停地涌出他的眼窝。看见主席的泪水不停地流着,小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毛主席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始终不说一句话。
是的,此时,能用什么话来表达他悲痛的感情呢?几十年的同舟共济,几十年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几十年互相理解与支持,而今自己的亲密战友就这样先自己走了,永远离去了。这对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大展宏图的一代伟人毛主席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此时的小孟,见主席几乎被悲痛压倒,心里十分担心害怕,但又不知该说什么,也不知该做什么。无声的悲哀弥漫在毛主席宽敞的卧室里。本来就异常安静的卧室,此时显得格外沉寂,仿佛这里的空气都凝固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了……
无法参加追悼会
周总理的追悼会在1976年1月15日下午召开。在这之前,轮椅、氧气袋等一切急救的物品和措施都准备好了,准备毛主席去参加追悼大会。
1月14日的晚上,早已病重的毛主席,因过度悲痛,疾病又多次出现反复,他甚至连坐着都困难,更不用说是站立了。
小孟给汪东兴打电话汇报毛主席的病情,请示说:“总理追悼会的事,要不要告诉主席去参加?”
汪东兴回答说:“政治局未发通知请主席参加追悼会,你们就不要问主席参加不参加了。”
就这样,毛主席没有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事情的经过,就是如此简单。
当然,对这件事,外面流传着不少说法。
当时,“四人帮”一伙对周总理有着刻骨仇恨,对悼念活动进行了种种干涉,什么不许戴黑纱,不许开追悼会,不许影响“抓革命、促生产”等等。
“四人帮”一伙却在一起谈笑风生,打扑克,看电影,听音乐,江青还特意穿上平时根本不穿的红毛衣。这些禁令,广大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他们想不通,更不能理解:
为什么对总理的悼念活动一压再压?人们多么希望能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能说上一句话,表示对周总理的肯定呀!人们多么希望毛主席能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哪怕只露个面,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然而,又有几个人能知道此时毛主席的身体如此虚弱,如此无能为力!有谁能了解中南海里面的真情!
1976年1月14日下午,追悼会的前一天,又是小孟给毛主席读报的时间。毛主席虚弱地躺在床上,小孟给他读了准备在追悼会上由小平同志致的悼词清样。
小孟含着眼泪读着,主席听着,不再是默默地流泪,而是失声痛哭,但依旧没说一句话。他又能说些什么呢?他只能用泪水诉说他对总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谊。
在后来的几天里,小孟每次给毛主席读有关悼念总理活动的文章和各国的唁电,毛主席都禁不住流泪。后来小孟不忍再读下去了。她想起汪东兴的叮嘱:主席病得那么重,就不要多读这样的内容了。
周总理逝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从无笑容,他的情绪一直被悲伤笼罩着。总理离去,仿佛一下子带走了他本已不多的快乐。
写在最后:
毛主席和周总理1924年在广州相识并共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主席和总理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不仅获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尊敬。特别是他们之间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关心的革命情谊,更是有口皆碑。
所以,当总理与世长辞时,如果主席身体安康,又怎么可能不去现场,悼念他最亲密的战友?
1974年,毛主席写下《诉衷情》致周总理: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不到50字的词作,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催人泪下。
或许,这就是两位伟人一生情谊的真实写照。
没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哪有新中国?没有他们,哪有现在强大的中国?更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在看到毛主席这首词时,都能感受到伟人在81岁高龄时,对国家、民族表达的语重心长及殷切希望。
爆文荐读:
1.文革的真相,都写在《毛泽东年谱》这本书上!免费送! 2.2505张细说毛主席一生的图集,免费送!!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全20卷,请拿走! 4.全球首部《毛泽东全集》52卷终于面世(附获取方式)!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