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国140多万卫生技术人员中,有90%分布在城市或县城,而只有10%在农村,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依然处在缺医少药的窘境当中。
1965年6月26日,在看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后,毛主席作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批示,培养一批医疗水平不用很高,但可以扎根农村,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农村医生。
626指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医药下乡运动,大量城市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在组织巡回医疗队下乡巡诊同时,半农半医卫生院的培训工作也在各地相继展开。参加培训的这些学员大多是从每个大队选出的根正苗红的思想上进的贫下中农的子女,经过3-6个月的集中培训后,便回到农村和生产大队边劳动边给乡亲们看病了。
1968年9月,《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介绍了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情况,介绍了王桂珍等人的事迹,随后,《人民日报》等大报刊纷纷进行了转载,“赤脚医生”从此成为了一个特定称谓。之后,全国掀起学习赤脚医生、学习王桂珍的热潮。
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采用了两种办法来培养“赤脚医生”:
一种是公社卫生院集训。在这个集训当中,一方面是以“老三篇”为基本教材,贫下中农亲自对他们进行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的业务教学。业务教学方面,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很多,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多门课。对于当时的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学员来讲,很多课程有相当的难度。但是从思想认识上,大家都非常积极上进,学习都很认真。训练班结束后,人人表示要做一个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赤脚医生。
另一种是在实践中加以培养,这是培养赤脚医生的重要方法。赤脚医生回到大队以后,贫下中农为他们提供了医疗实践的广阔天地。在有些大队,赤脚医生每年都有1500人次左右的诊治机会。而在这个公社的一个专业医生,在医科学校读了五年,一共只接触了几百个病人。
“赤脚医生”是对那个时代培养起来的农村医生最形象的称谓。这个词是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王桂珍这开始的。因为那里都是种水稻,下地都是赤着脚的,王桂珍下地时和大家一样,只是多背了一个药箱,所以大家都喊她赤脚的医生。
除了经过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赤脚医生还有两部分来源:一是医学世家;二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
在当时的农村,老百姓需要看病的时候,很难去到正规的医院,一是农村的医疗资源本来就很少,二来没钱。全国大队(村)一级设立了“赤脚医生”,同时,还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问题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是当年赤脚医生手中的两件法宝。农民生病了找赤脚医生看病,基本都是不收钱的。那个时候,赤脚医生都是想尽办法降低医疗成本的,而针灸、草药简验效廉。他们不仅上山采药,还会种中草药,村里还会专门建土药房。针灸的应用也多是先在自己身上实践过了再给别人下针的。
在农村,也流传下来很多的土办法,都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土方法。比如烫伤的病人,他们没有医院才备的烫伤膏之类的药,有的就用米粉盖在患处,也能很快就不疼了。另外,在王桂珍所在的农村,经常有人会被蜈蚣咬,伤口有酸性,她就用捣碎的洋葱汁儿敷在患者的伤口上。
全国大队(村)一级都设立了赤脚医生后,赤脚医生遍布了中国的山山水水,最多时人数达到了500多万。
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作为一个解决边远地区医疗卫生问题的典范。在当年召开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王桂珍代表中国的“赤脚医生”出席会议,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中国的赤脚医生是怎么培训的,他们是怎么给贫下中农看病的。外国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都去和王桂珍握手,并都赞叹中国赤脚医生好,都要走中国赤脚医生的道路。
从1965年到1985年,赤脚医生在中国广大农村存在了20年,最后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赤脚医生制度是一项伟大的举措,彻底地改变了新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到1978年,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68岁,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撑,赤脚医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198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2004年1月1日,我国实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自此,“赤脚医生”演变为了乡村医生。乡村医生与赤脚医生不同的是,他们需要经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
2020年6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1015.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84.2万人,占比8.3%,从数据来看,分布于农村的医疗资源占比甚至低于1965年626指示之前了。
来源:《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老百姓看病都要往大医院跑,医疗总费用以及人均医疗费用都在逐年升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纠纷频频发生……
如今这些现象和626指示后的赤脚医生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赤脚医生温暖了一代人的记忆,解决了当年几亿农民的看病难题。这段宝贵的历史经验,依然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学习。
谨以此文纪念626指示55周年。
爆文荐读:
1.文革的真相,都写在《毛泽东年谱》这本书上!免费送! 2.2505张细说毛主席一生的图集,免费送!!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全20卷,请拿走! 4.全球首部《毛泽东全集》52卷终于面世(附获取方式)!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