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图说服所有人,连毛主席都做不到!

 驾驭美好   2020-12-07 20:28   1139 人阅读  0 条评论



1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下沟通与说服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公众号里增加一些职场成长的干货。


除此之外,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史料,剖析历史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力图让更多人从毛主席的成长经历中获得启发。

 

我问心无愧的说,也许我还做得不足够好,但我真的非常尽心尽力。

 

只是,我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网络上总会有所谓的“公知”站出来发表不同意见。

 

其实,我是不怕不同意见的,真理越辩越明嘛。


只是,有些“公知”用变了味的谣言、狭隘的经验论和所谓的“真相”来进行争论,好像非要显摆其观点的独特性一样,最终在网上产生一片骂战......

 

我承认,一开始自己非常苦恼,心想着怎么说服这些人呢?我试了很多种办法,最终发现无论怎么做,总有人站出来抬杠,永远说不服。

 

后来我看了毛主席在“重庆谈判”的历史之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困惑,因为连毛主席都做不到说服所有人,但这并不妨碍其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一个人之所以无法说服另一个人,主要有三大障碍:价值标准不同、阅历深度不同、立场出发点不同。


这三大障碍,也在“重庆谈判”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1945年,抗日战争的天平已经不可逆转的向着中国倾斜,中国取得胜利已经是早晚的事。于是,新的历史议题便出现了: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如何处理国内的关系?

 

打败日本侵略者后,怎样妥善处理迅速上升的国内矛盾?

 

尤其在8月10日“日本乞降”的消息传出后,国共关系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蒋介石在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

 

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招让毛泽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来,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

 

如果毛泽东来了,就给共产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就可以消灭已变成赤手空拳的共产党。另外,他可以用谈判来取得准备全面内战、特别是调兵遣将所必需的时间。

 

蒋介石估计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可现实偏偏并未按照蒋介石所设想的情节发展。

 

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抵达重庆。

 


由此,历时43天的“重庆谈判”便拉开了帷幕。


这期间的辩论、说服真可谓层出不穷、精彩纷呈,我们也正好可以借由重温这段历史,来看看为什么有些人永远无法说服。

 

 

2


先谈谈说服他人的第一个障碍:价值标准不同。

 

大家听过“父子骑驴”的故事吧?说是有一对父子从集市上买了一头驴,回家路上却不断遭遇路人的非议:

 

如果父子二人都骑在驴身上,路人会说这是虐待牲口;

 

如果父亲骑在驴身上,儿子走路,路人会说父亲这是“为老不尊”;

 

如果儿子骑在驴身上,父亲走路,路人会说儿子是个“不肖子孙”;

 

如果父子二人都走路,路人会说这是俩“大白痴”,有驴都不骑;

 

......

 


真不知道怎样才能不受人非议,难道还要父子俩抬着驴回家吗?真要那样做,一定又有人站出来喷:俩蠢货,有劲没处使,驴自己不会走路啊?

 

看到了吗?为什么怎么做都不对呢?


因为大家对于同一件事,评判的标准不同,看重的价值不同。

 

如果大家统一把“尊老”作为评判标准,那父子俩就知道怎么做了;如果大家统一把“爱幼”作为评判标准,那父子俩也知道怎么做。


可偏偏,一群标准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会产生混乱,正所谓“众口难调”。

 

对于评判事物价值标准不同的人,是无法说服的。

 

在重庆谈判期间,有过这么一个小插曲:一向嗜烟如命的毛泽东得知蒋介石怕烟味,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谈判过程中从未碰过一支烟。蒋介石得知之后,惊讶的说:

 

“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在毛泽东看来,烟瘾带来的巨大痛苦远远不及国家整体局势的重要性,要把政治局势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他的评判标准。

 

有了明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就有了明确的行为。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生理需求的重要性肯定不如政治局势,这本来也无可厚非。


可很少有人知道,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个人最大的痛苦并不在于犯烟瘾,而在于另一件事......

 

1943年9月27日,包括毛泽民在内的数位共产党员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2年后消息才传到了陕北延安。此时正值毛泽东赶赴“重庆谈判”的前夕,中央内部也非常矛盾,是否在这个关键时刻把噩耗告知毛泽东?

 

 

 

如果告知,那无疑会给毛泽东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谁也不知道他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赶赴重庆......

 

如果不告知,那么迟早还是“纸包不住火”,国民党为争取谈判的优势地位,一定会在重庆,在谈判的某个关键时刻向他透露这个消息,给他的精神来一次“突然袭击”......

 

在反复权衡之下,中央还是决定提前将“毛泽民遇害”的消息告知毛泽东,让他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缓和情绪。带着与二弟永别的巨大悲痛,毛泽东踏上了飞往重庆的飞机......

 

当飞机落地重庆时,毛泽东面对人群挥舞着手中的考克帽,谁又能知道,他此时正微笑面对着的,正是杀害弟弟的仇人?

 


正是国民党这帮仇人,杀害了自己的妹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三弟毛泽覃,如今他又刚刚得知二弟毛泽民遇害的消息,内心怎么可能不悲痛、不愤怒?

 

相比而言,犯烟瘾所带来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可在重庆期间的毛泽东,却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的痛苦和愤怒,他与蒋介石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游刃有余的行走于各种场合,仿佛让人忘记了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忘记了毛泽东有数位亲人命丧国民党人之手......

 

 


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疑惑:如果是我面对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除之而后快!为什么毛泽东却能微笑面对、泰然处之呢?

 

原因就是之前说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


在毛泽东看来,整体政治局势的重要性不但大于自己的烟瘾,也大于自己的私人亲情关系,这就是他的价值标准排序。

 

如果有人将“亲情关系”摆在价值标准排序的首位,那也本身没错,但如果非要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毛主席的行为,那就会难以理解了。这种情况,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价值标准不同。

 

别说亲情了,如果有人认为“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将“物质享受”放在价值标准的首位,那么连毛主席戒烟的行为都会很难理解。

 

为了大局,毛主席居然能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压在心底,在仇人面前应对自如。一般人也就是在茶余饭后谈谈这段历史,然后感叹一下,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没有足够的内心承载力,谁能受得了这种打击?

 

为什么成大事者都是大磨难者,他们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做常人所不能做?


根本原因就是价值标准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语行为,看出他的价值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价值标准,进而感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如今,我们看到网络上一些所谓的“公知”、“喷子”非要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价毛主席,得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歪曲结论。


对于这些人,我知道无法说服,我也没打算说服,价值标准不同,只能用一句话概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同样,我也知道公众号里一小部分留言的人无法说服,我同样没打算说服,清晰自己的价值标准即可。

 

 

3


再来谈谈说服他人的第二个障碍——阅历深度不同。

 

举个例子吧,一减二等于几?

 

对于上过初中的人来说,答案是“负一”;可对于初学数学,只会掰手指头做算术的小孩子来说,这道题出错了,因为不够减。

 

如果两个人争起来,你觉得谁能说服谁?答案是谁都说服不了谁。

 

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认为来认为,在他们的认为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对的。

 

人与人之间的阅历深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孩子来说,这道题本来就不够减,只有当他学习数学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有新的见解。

 

有些事只能在阅历之后才明白,若阅历没到,靠说服是没有用的,所以长辈们总是给晚辈们说:有些事,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在1945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外界对于共产党的了解还不足够,当时的舆论主导权还在国民党手中,国民党借此来歪曲、抹黑共产党,也引发了一些不明真相群众的盲目跟风。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也曾遇到过一些无党派人士、记者的质疑和挑战,这些人提出了一大堆的刁钻问题,试图让毛泽东难堪:

 

比如说,很多人认为毛泽东就是钻在山沟里的“土包子”,没见过世面,所以故意设置了西式酒会来招待他,以为他不懂高端场合的社交礼仪,让他出丑;

 

再比如说,一些记者会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国民党的功劳”、“共产党窃取抗日战争胜利果实”等问题,来刁难毛泽东;

 

......

 

对于这些问题,毛泽东都以高超的手段灵活应对,巧妙化解了各种各样的刁钻问题。

 

 

当然,对于毛主席应对记者刁难的方式,也可以有不同层面的解读。

 

如果从浅层面解读,那就是毛主席口才好,头脑灵活,能随机应变。

 

如果从深层面解读,一些无党派人士、记者受阅历所限,对中国社会还没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对农民阶层更是没有充分的接触,就只能以自己浅薄的见识来衡量毛泽东,问的问题也只能浮于表面,这显然是大错特错。

 

就拿很多人认为毛泽东是“土包子”这件事来说吧,他们根本不知道毛泽东在33岁时就已经是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官至部级,对于那些高端的社交场所、社交礼仪并不陌生。

 

至于为什么毛泽东会放弃优渥的生活,一头扎进山沟沟里与农民为伍,这更是那些见识短浅之人无法理解的。

 

对于毛泽东来说,只有发动了农民的力量,才能武装夺取政权;可对于那些见识短浅的人,他们怎么可能看得到这一层?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再拿很多人认为“土包子”毛泽东没文化来说吧,一些人在重庆谈判的社交场合中,拿吟诗作赋的风雅之事来刁难毛泽东,这种见识更是大错特错。

 

与毛泽东比文采,岂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须知,毛泽东长期在农村与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为伍,故意把自己的语言变得“老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吟诗作赋。

 

就在很多人讥笑毛泽东是个没文化的“土包子”时,毛泽东以实际行动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正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沁园春·雪》通过重庆的报社发表,引起了全城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诗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千古绝唱。”

 


国民党的高官陈布雷也把这首《沁园春·雪》抄录后,拿给蒋介石看。蒋介石看了主席的这首词之后,他脸色苍白。

 

蒋介石问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秘书陈布雷:“依你来看,这首词如何?”

 

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此诗词已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

 

蒋介石听后,脸色苍白地说道:“此人不可小看啊!”

 

至于一些人质疑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发挥的作用,那不更是可笑吗?


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已经写成了《论持久战》,准确预见了整场抗日战争的走势。

 

至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布局,那都是在《论持久战》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岂是那些见识短浅之人能看明白的?

 

 

这些见识短浅之人,连个边儿都没摸到呢,居然在重庆谈判期间质疑毛泽东?岂不是荒谬至极?

 

这也让我想起了电视剧《亮剑》里有这么一段:


国民党将领楚云飞躺在病床上,分析当前的战争局势。有一个属下拿一些细枝末节的因素作为依据,得出一个“大有回旋余地”的结论,这时楚云飞直接说他缺乏战略眼光,并从大局思考,推断出毛泽东正在实施“战略大迂回”,国民党败局已定。

 


以短浅之见来评价毛泽东的战略布局,岂不是贻笑大方?如何说服?

 

阅历深度不够是很多人的硬伤,当然这并不可笑,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时间的积累来弥补。


可笑的是,很多所谓的“公知”以其浅薄的认知来强行理解《毛选》,得出一些歪曲事实的结论,并不断的争论,死活认为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对于这种人,我们如何说服?确实无法说服!

 

只能说一句话:夏日之虫,不可语冰!

 

 

4


最后再谈谈说服他人的第三个障碍——立场出发点不同。

 

再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说一场足球赛吧。

 

足球赛中,球队双方教练会站在场边对着场内大喊,一些“伪球迷”也会站在场边对着场内大喊。行为好像都是一样的,但本质根本不同。

 

对于球队教练来说,虽然他并没有上场比赛,但他必须为球队的胜负负责,他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站在己方的立场上,他也是比赛的参与者;

 

对于一些“伪球迷”来说,哪支球队获胜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他们也没有站在任何一支球队的立场上,无非就是到人多的地方凑凑热闹、打发时间而已,他们只是局外人。

 

立场出发点在一开始就不同,这种情况如何说服?也无法说服!

 

依然拿“重庆谈判”来说吧。众所周知,虽然经过了43天的历程,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但该协定在公布不久,就被蒋介石单方面撕毁,随后“解放战争”爆发。

 

 

很多人将“双十协定”被撕毁的原因归结为“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但这显然只是表面原因。


从根子里讲,国共两党压根就不可能和平共处,“双十协定”注定会被撕毁。

 

为什么呢?


因为立场不同,双方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

 

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军阀的利益;共产党信仰的是“共产主义”,国民党信仰的是“三民主义”。

 

双方代表的利益阶层是对立的,双方信仰的主义是不相容的,试问这种情况下,谁又能说服谁?压根就说服不了。

 

人人都希望出现“让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状态,但那种社会状态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出现立场不同、利益冲突的情况,连毛主席都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事实上,毛主席本来也没打算让所有人都满意,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他开篇便写道: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如何辨别敌人和朋友呢?无非就是看各阶级的立场了,立场相反的人是敌人,立场相同的人是朋友。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受益,那就让绝大多数人受益吧。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指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从古到今,只要是利益诉求不同、立场不同的矛盾,从来就没见过能调和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说服的情况,靠磨嘴皮子和舞文弄墨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一种办法能解决——斗争!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说服有用的话,还要枪杆子干嘛?

 

回归到如今,我们看到网上很多“公知”们不停的发表抹黑自己、崇洋媚外的言论,今天跪舔拜登,明天又说所谓的革命故事是杜撰的,后天又说我们被红色教育洗脑了......

 

如果说这些所谓的“公知”是我们的敌人吧,好像有些过头了。可是,他绝对不是我们的朋友,顶多只是个不明是非的“吃瓜群众”。

 

且不讨论具体的言论,我只想问一句,你的立场是什么?既然你是中国人,为什么不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亦或,你只是一个所谓的“局外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言论,以此显示你的见解独到?

 

你们出生于中国,喝着中国的水,吃着从中国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却又以“公知”为挡箭牌来发表抹黑中国的言论?这不是吃里扒外吗?这在战争年代不就是汉奸吗?

 

对于立场都没搞清楚的人,如何说服?无法说服!


只有一种解决方法:二营长,你他X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

 

 

5


想要说服所有人,别说我做不到,就连毛主席都做不到。


价值标准不同、阅历深度不同、立场出发点不同......

 

既然得不到所有人的支持,那就争取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吧。

 

就像是“重庆谈判”中,毛泽东无法说服蒋介石,蒋介石也无法说服毛泽东,最终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开战!

 

表面上看,“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之间是武器的比拼、战术的比拼、军事将领能力的比拼;但从根子里讲,国共两党之间是“民心”的比拼。

 

正如1946年8月6日,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回答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问题时说: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



用大白话说,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哪个政党,哪个政党就会获胜。

 

让我们看看解放战争的不同时期,国共两党的人数对比: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430万,共产党127万;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290万,共产党军300万;

 

三大战役打完、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军204万,共产党军368万;

 

大陆解放后,共产党军达到550万,国民党军台湾部队50万。

 

......

 

从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就知道到底是哪个政党得了民心,更会判断到底是哪个政党会取得胜利。

 

数据说明了一切。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面对那些所谓的“公知”,我也没打算说服他们,还是让数据说话吧:

 

看看我公众号上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吧,到底是支持的人多,还是反对的人多?

 

看看那些大家对那些“公知”言论的评价吧,到底是支持的人多,还是反对的人多?

 

公道自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谨此!

爆文荐读
1.
文革的真相,都写在《毛泽东年谱》这本书上!免费送!

2.
2505张细说毛主席一生的图集,免费送!!

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全20卷,请拿走!

4.
全球首部《毛泽东全集》52卷终于面世(附获取方式)!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